日本的浮世繪藝術:歷史與現代的交錯

2023-08-07 / 旅遊資訊速報

浮世繪是17至19世紀在日本興盛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以木雕版印刷畫和手繪作品(肉筆浮世繪)為主。這項獨特的藝術形式呈現了多樣化的主題,包括女性美人、歌舞伎演員、相撲選手、歷史場景、民間故事、旅行場景、風景、植物、動物和情色描繪等。

起源於江戶時代,浮世繪的誕生與日本歷史的特殊背景密切相關。在1603年,江戶成為德川幕府的根據地,使得町人階級(包括商人、手工業者和工人)從城市的經濟增長中受益,並開始享受歌舞伎、藝伎、花魁等娛樂活動。因此,浮世繪這一詞彙被用來描述這種享樂主義的生活方式。這些富裕的町人們將印刷或繪畫的浮世繪作品用來裝飾自己的住宅,使浮世繪在町人階級中廣受歡迎。

浮世繪的創作最早出現於1670年代,最初以單色版畫和以美麗女性為主題的菱川師宣的作品為主。隨後彩色印刷品逐漸問世,起初僅限於特殊委託。而在1740年代,奧村政信等藝術家開始使用多個木版來印刷不同的顏色區塊。到了1760年代,鈴木春信的「錦繪」取得成功,全彩色製作成為標準,每幅版畫使用10個或更多色塊來製作。儘管有些浮世繪藝術家專門製作繪畫,但大多數作品都是以版畫形式存在。然而,製作浮世繪的過程需要多位專業人員的合作,包括設計版畫的藝術家、雕刻木版的工匠、將木版上墨並印刷於手工紙上的印刷商,以及負責資助、推廣和發行作品的出版商。

在18世紀末,諸如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和東洲齋寫樂等代表性藝術家的女性和演員題材之肖像畫受到高度重視。19世紀則見證了浮世繪的巅峰,如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和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等作品,成為日本藝術中的經典之一。然而,隨著1868年明治維新後技術發展和社會現代化的推進,浮世繪的產量逐漸下降。不過,20世紀日本版畫再度興起,「新版畫」流派針對西方對傳統版畫的興趣進行商業創作,而「創作版畫」運動則推動了個人主義作品的出現,這類作品由一位藝術家獨立完成設計、雕刻和印刷。

浮世繪不僅在日本影響深遠,它的美學也成為19世紀後期西方對日本藝術的主要看法。特別是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的風景畫,於1870年代後成為日本主義運動的核心,對早期印象派畫家以及後印象派畫家如梵谷和新藝術運動藝術家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神奈川沖浪裏》

 

著名的浮世繪之一便是由葛飾北齋創作的《神奈川沖浪裏》,該作品是冨嶽三十六景系列的代表作之一。畫中以壯觀的富士山為背景,描繪了「神奈川沖」上掀卷著漁船的巨浪,船工們為了生存而勇敢抗爭的場景。這幅作品成為日本藝術的代表之一,收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如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東京國立博物館等。

《神奈川沖浪裏》的尺寸高25.7厘米,寬37.9厘米,是一幅大畫幅的橫繪畫作。透過富麗堂皇的浪花和壯觀的富士山,葛飾北齋成功地展現了畫面的雄渾氣勢。他採用線性透視中低地平線的手法,賦予畫面強烈的空間感。在印刷時,他運用歐洲流行的顏料「普魯士藍」來描繪浪花,讓整幅作品更加生動。《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在近70歲時創作的,他巧妙地融合了傳統琳派畫風和西方現實主義藝術的元素,呈現出獨具匠心的畫風。

 

《三代目大谷鬼次之江戶兵衛》

 

另一位浮世繪大師東洲齋寫樂以其擅長繪製人物肖像畫而聞名。在他的代表作《三代目大谷鬼次之江戶兵衛》中,他生動地展現了歌舞伎中飾演暴力行為男僕人的特性。透過神情、手勢和面部特徵的描繪,東洲齋寫樂巧妙地呈現了人物的本性。與其他當時繪製人物的浮世繪畫家不同,東洲齋寫樂並不將人物的描繪理想化,而是著重描繪其真實面貌,並透過寫實主義的手法,展現出人物豐富多樣的性格與行為。

 

《貓之東海道五十三次》

 

除了富有戲劇性的人物描繪外,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則以《貓之東海道五十三次》贏得貓奴們的青睞。這幅三折版畫中共有五十五隻貓,每隻代表著京都到東京大道上的一個驛站。歌川國芳是因長期接觸貓而對其觀察非常細緻,使得他能夠栩栩如生地描繪貓的姿態。他的作品中充滿了許多貓的身影,並展現了貓的神秘與可愛之處。歌川國芳以他獨特的風格和對貓的深入理解,成功地將貓這一寵物形象成為浮世繪藝術中的主題之一。

 

-

 

 

浮世繪的魅力在於它融合了戲劇性、寫實主義和浪漫的元素,使得作品充滿著生動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代表性的作品不僅彰顯了日本藝術的卓越,也將當時社會風貌和文化豐富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至今,浮世繪的影響力依然深遠,吸引著無數藝術愛好者和文化探索者,成為藝術世界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人氣推薦日本跟團旅遊團體行程: